党建知识 | 云端党课 | 支部动态 典型支部 | 党员风采 | 心得体会
网络党校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党校 > 党员风采

人生有“三勤” 丹心照晚霞——记岔河镇离休干部魏银华

来源: 发布时间:2018-05-07 字体:[ ]

魏银华是岔河镇离休老党员。今年虽已87岁高龄,但仍目光炯炯,面色红润,鹤发童颜,令人折服。1991年从岔河供销社离休后,20多年来,他始终对党、对生活怀着一片赤诚之心,以勤学习、勤写作、勤交流为人生乐事,颐养天年,发挥余热,演绎了绚丽多彩的人生。

勤学习,一片丹心报党恩

走进魏老的书房,只见显得有些古旧的书橱里装满了各种书籍、剪报册和文稿。他学政治、温历史、读古典、翻诗词,更乐意参加支部、老年大学举行的集体学习,从不缺席。为了更广泛地积累知识,20多年来他收藏剪报不间断,装订了几十本。这批精神财富,成了他写作的老师,也成了老友们的资料库。

每逢党和国家出台重要文件及领导人讲话,必定是他积极学习的内容。魏老15岁时就参加了抗日游击队,同年入党。解放后他先后在县税务局、岔河、新店、丰利等镇工作,1991年在岔河镇供销社副主任职务上离休。离休后,魏老始终不忘初心,感党恩、报党恩,看到自己离休待遇逐年提高,他感觉缴纳的党费偏低,于是主动提出要缴纳两万元“特殊党费”。他老伴杨俊也是一位老党员,对于魏老这笔两万元的党费,杨俊十分支持。她说:“没有共产党就不会有我们的今天,党的恩情比天高,这两万元党费是我们老两口对的感恩之情。”

勤写作,笔耕不辍结硕果

离休以后,魏银华把学习写作作为调节养老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魏老谦虚地说,自己写作功底不深,但因为喜欢,就一直坚持了下来。而凭着一股执著精神和博览群书的底蕴,却也结出累累硕果。

以他为组长的老年大学信息组,每月都给领导和老年刊物提供信息,经常被录用;他撰写的《以德治国,领导干部必先治》 一文,获人民日报论坛二等奖;“做人与做事”、“艰苦奋斗精神永放光芒”、“坚持五勤”、“健康养生”、“老党员学习必须树立新认识”、“浅谈勤俭节俭”、“感恩中国”、“新时代”、“新论语”等文章先后获得《中国老年报》、《老年教育》、《天地》杂志等报刊的奖励;他的诗被收入香港天马图书有限公司出版的《全国老干部诗词书画作品大观》;2011年在“全球华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论坛组委会”组织的“全球华人纪念辛亥革命百年诗词格言选粹”活动中,他的《“五四”运动九十周年感怀》等5 篇作品获得大奖,并被授予 “中华爱国之星”称号。

离休后,魏银华还瞄准社会上的人和事,采写信息、宣传典型、发表议论,笔耕不辍。有时还诗兴大发,已在国家级报刊发表论文、诗词等作品200 多篇,先后荣获各类奖项近30 次。

勤交流,解忧消愁促和谐

魏银华为人坦诚,思维敏捷,善于言辞,在读书、写作的离休生活中,结识了一帮老年挚友,经常聚在他家聊天,说笑解闷,人们戏称其家为“魏银华聊天室”。在这里,人们海阔天空,无所不聊,古今中外、国家大事、家长里短都是他们交流的话题,有个烦心事也爱唠叨唠叨。

久而久之,魏银华发觉,这个聊天室不知不觉间竟成了帮助老人们解忧消愁的平台。一次闲聊中,他发现一位刚退休的老人说话老是走神,原来因为服侍老年父母和经济原因,共同生活了30 多年的妻子要分开过,魏银华知道了事情的原委,4 次上门做工作,终于妥善得到解决。

还有一次,他从一帮老友那里得知,一位年近90多的老同志,因从前和一些人发生过言语冲突和工作矛盾,竟不愿与这些老同事们再交往。每天散步,路上遇到老同事打招呼,这位倔老头理都不理。魏银华找到他,开导说,过去的一些矛盾,多是由历史原因造成的,并不牵扯个人恩怨。人老了,需要同龄人在一起互相照应、相互安慰,人家都纷纷示好,你为什么就不肯低头呢?过了一段时间,老友们又反映,老头终于变了。遇到老同事,不但愿意打声招呼,有时也走到人家里坐一坐。

就这样,在解闷之外,引导大家正确看待社会现象,帮助老人解开思想疙瘩,调节一些矛盾,成了魏银华生活中的又一使命。其他诸如邻里纠纷、子女不孝、夫妻闲话,他都会做有心人,助人解疙瘩。他认为,在喧嚣的社会里,老年人要有一点淡然的境界,只有心胸开阔,才能乐享晚年幸福生活。魏老对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在他影响下,家中十个主要成员中有八人成为了党员。他的家训是“文明、和谐、宽容”,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生动践行着这一处世标准。


中共南通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4609号
地址:南通市世纪大道6号 邮政编码:226018 联系电话:0513-85216376 电子邮件:zhc@ntlgb.gov.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