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韵堂”——海门区四甲镇打造老干部活动中心
来源: 中共南通市海门区委老干部局 发布时间: 2023-08-15 字体:[ ]

用心用情为老同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是老干部工作最难能可贵的作为。海门区四甲镇重点针对老干部群体反映较为集中的缺少场地、活动较为单一等问题,积极盘活阵地、社会资源,历经半年时间打造老干部活动中心——“夕韵堂”。

围绕老有所乐,筑造“银发乐龄”方寸天地。在位置选择上,该活动中心选址四甲老街,与周边的老式民宅相呼应,古朴中透露着现代感,分外别致。活动中心设有学习交流、会议洽谈、娱乐休闲等功能区,室外是小型公园,基本满足老干部学习、娱乐、健身需要,成为一个多功能的“银龄天地”。在经费支持上,夕韵堂每周免费对外设两个固定活动日,由镇党委每年设置专项资金,专款用以活动开展。在活动安排上,组织活动呈现形式多样的特色亮点;“桑榆电影院”提供舒适便捷的观影服务;“烘焙微班”展示别出心裁的自制手艺;“书棋竞技”体现颐养身心的养老乐趣......37次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吸引周边217名居民共同参与,成为四甲老街上一道靓丽风景。

围绕老有所养,打造“银发安康”服务名片。创新设置“颐乐”帮扶联系。根据离退休干部双高实际,建立流动医生联系机制,对9名老同志巩固“一对一”结对联系,推广“多对一”结对联系,加强精神慰藉,提供个性化服务。持续深化“夕晖”关爱行动。常态化实施“三抓三促”关爱行动,坚持用心用情为老同志做好服务。组织开展对离休干部、生活困难党员、优秀党员的调查摸底和建档工作,确保覆盖每个党员,做到信息准确、动态管理、常态慰问。多样延伸“桑榆”服务触角。每年春节、七一、重阳等重要节点,召开座谈会、举办荣退仪式、庆祝节日等活动,支部坚持把精神激励、人文关怀与物质帮扶结合起来,把党的关心送到每一位老同志心间。对9名流动党员每年寄出“念燕”家书,进行视频拜年,加强情感交流。

围绕老有所为,擦亮“银发生辉”幸福底色。组建志愿服务团队。根据老干部所长所能,设置“银耀四甲”志愿宣讲团、“大美四甲”矛盾调解团、“乐龄四甲”文艺汇演团、“育苗四甲”真情帮扶团、“文明四甲”文明巡访团等5支功能型团队,每个功能团队均由10名左右老同志组成,同时明确工作目标、责任分工等,成立以来已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85次,受众1257人次。融入乡村基层治理。各志愿服务团队依托专业所能,主动融入乡村治理,在宣传党的理论、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由原镇党校校长虞树林领衔的“虞校长工作室”每周设立“固定接访日”,成立一年来成功化解60多起各类纠纷,化解率达95%以上。绘就乡村振兴蓝图。成立“老杨工作坊”,坊址位于四甲镇乡村振兴产业联盟中心二楼,聘请原农业农村局副局长杨洪兴担任工作坊负责人,镇原农技站长梁志斌担任坊员,两位农业领域“银发人才”着力发挥资源优势、智力优势、专业优势、经验优势,助力农业生产,服务乡村振兴,为全镇农业和农业企业送技术、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