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崇川区委老干部局认真对照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文件要求,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党员队伍建设座谈会会议精神,坚持“党委主责、支部主抓、党员主体”,始终把流动党员管理工作作为加强新时代党员队伍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切实把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好、作用发挥好。
一、聚焦“摸排纳管”,让流动党员“离家不离党”。坚持把党员队伍建设放在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中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强化组织引领。规范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红枫红”党组织设置,完善“区级党总支—街道党支部—网格(邻里)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全区16个街道因地制宜设置6个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党支部,有机嵌入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组织网络,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建立动态台账。畅通“线上+线下”双报到渠道。线下,依托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设立流动党员联络点,发放《致崇川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的一封信》,引导流动党员在住地亮身份;线上,依托“崇川老干部”微信公众号,开设“红枫红”流动党员线上报到入口,后台及时将报到信息反馈给属地社区,做到常态化动态完善流动党员信息库。截至目前,崇川共摸排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39名,其中流入党员27名。依托全国党员管理信息系统,为5名符合条件的流动党员正式接转组织关系。落实双向共管。常态化开展“党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组织”的“党员双找”活动,完善外出报告工作机制,要求流动党员在外出地点、居住地和联系方式等发生变化时,应及时向党组织报告。要求异地居住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就近参加组织生活、按时缴纳党费、切实履行党员义务。将流动党员党组织书记统一纳入全区“三支队伍”培训管理范畴,强化头雁领航。
二、立足“分类施策”,让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学”。坚持把党员教育管理作为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注重分层分类。坚持“分类指导、按需施教”的原则,打造“红枫、乐龄、云端、实境、流动”党员教育五大课堂,以满足不同对象的学习需求。聚焦“关键少数”,编制支部书记月度学习清单,引导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创新教育载体。全区共建设张謇家风家教等离退休干部党员教育“实境课堂”3个, 创设红色直播间、窑洞课堂、乐龄学堂等党员教育阵地20余个,共享网格党群服务站等载体160余个,举办区“红枫领航强堡垒·银耀紫琅聚合力”主题活动,推动文峰街道成立全区首家“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之家”,为流动党员学习教育、开展活动提供载体支撑。优化考核激励。研究制定《崇川区离退休干部党员分类积分管理实施方案》,鼓励各基层党组织实行“红枫亮绩、积分管理”,提升教育质效。秦灶街道流动党员党支部创新推行“银龄积分管理制”,将理论学习、志愿服务、组织生活等纳入积分,累计的积分可以兑换红色书籍、志愿服务工具包等物资,让理论学习与志愿服务在“比学赶超”中落地生根,进一步提升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
三、突出“作用发挥”,让流动党员“有家更有为”。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区离退休干部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通知》,引导流动党员作用发挥有方向。落实关心关爱。常态化开展流动党员“红枫红”家系列活动,帮助流动党员更好融入住地党组织,感受组织关怀。在重大节日、“政治生日”等特殊时刻开展流动党员“集中服务月”“走访慰问月”活动,推行“养老顾问”“康健养生”“老年食堂”等个性化适老服务,提升流动党员生活品质,激发认同感。突出示范引领。深入推进老党员工作室助力基层治理工作,引导带动流动党员融入社区,赋能基层治理。成功培育“爷爷的读书坊”“银枫飞阳”等3个流动党员工作室,开设“流动党员风采”线上专栏,扩大典型案例宣传影响力。狼山镇街道流入党员孙福银创设“紫琅少儿艺术苑”、秦灶街道流入党员卢惠森挽救留守儿童等事迹已成为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的鲜活案例。深化志愿服务。全力打造“银发生辉·心耀濠滨”志愿服务品牌,以“一支部一项目”的工作目标,引导流动党员党支部将各类志愿服务逐渐项目化。文峰街道新城社区流动党员周新参与的“小区治理先锋服务行”志愿服务,成为小区微治理行动的明星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