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海安市白甸镇,有这样一支活跃在群众身边的调解队伍,他们有的是老党员、热心乡贤;有的是退休干部,工作经验和生活阅历丰富,他们都有一个响亮的名字“红枫志愿者”。今年以来,白甸镇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调解员”的角色作用,号召老干部红枫志愿者们与专职调解员在矛盾一线齐上阵、巧化解,打造出了一支“看得懂法律、讲得出政策、用得通法规”的一线调解队伍,架起群众心中的“连心桥”,以“枫桥经验”切实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有担当 敢啃善啃“硬骨头”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赡养这事儿就好像“和尚挑水”,孩子多了,问题也就多了。2023年1月,丁华村老干部丁仁银就处理了这样一件纠纷,陈某甲与陈某乙两兄弟因母亲的田亩分配不均产生矛盾,导致双方在老母亲的赡养问题上出现了争议,都认为对方分的田更多,就需要多尽赡养义务。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后,丁仁银当着两兄弟理清田亩账目,并从手足亲情、法律规定等多个方面劝解两兄弟换位思考,充分体谅彼此的难处,最终亲情战胜分歧,老人赡养问题也得到保障。
“枫桥经验在基层,化解矛盾在人心,案件不分大小,件件都要办好”,这是丁仁银的工作守则,在日常调解工作中,他更是以严谨办事、公平公正的作风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认可。
有情怀 甘做百姓“解忧人”
“这就对了嘛,都是邻居,抬头不见低头见,握个手嘛,没啥不好意思的”,朱于村老干部韦元春拉着纠纷双方当事人的手说。今年春天,朱于村的两户人家因为相邻巷道的使用问题一直相争不下,西侧的吴某为了扩大种植面积,擅自在巷道一侧种上了大豆,大豆生长后影响了东侧住户王某的通行问题,村干部多次劝说,吴某始终不愿清除作物,韦元春多次走访吴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最终成功劝说吴某主动清理巷道内的作物,使得两户人家化干戈为玉帛。
韦元春说:“专业的调解最要讲究人文关怀,我们要把当事人当做自己的家人、亲人,换位思考,寻找切入点,取得当事人的信任,这样才能更好地化解纠纷。”他认为,要想做一名合格的调解员,心中要始终有“一杆秤”,不偏不倚,无私无畏,绝对不能让小矛盾酿成大纠纷。
有作为 荣誉锦旗“挂满墙”
纠纷化解,普法先行。白甸镇的法律明白人们充分发挥自身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纽带作用和贴近群众的优势,常态化走访入户,听民声、解民情,老党员张芸就是其中一名。
“老大哥、老大姐们,身体都还硬朗吧,最近过得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需要我们帮的事儿啊”,在走访过程中,张芸会结合每一户的实际情况,耐心细致地对他们进行劝解、开导,同时为他们“出谋划策”,普及有关赡养、继承方面的法律知识。在她的眼里,没有调解不了的矛盾,只要早排查、早介入,任何纠纷总有切入点、总能被理顺。因工作出色,张芸家事调解工作室被评为“江苏省标准化家事调解社区工作室”,个人更是多次荣获“江苏省婚姻家庭纠纷优秀调解员”、“南通市十大金牌‘老舅妈’调解员”等省市表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