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锦涛在阐述"六个必须"的观点后指出:"以上这些体会和认识,归结到一点,就是要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不断丰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不断完善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政策体系,努力开创科学发展的新局面。"①这句话既是对此前全部认识过程的精辟总结,也是对今后理论进一步发展的明确要求。一种新的理论认识产生后,自觉地把它付诸实践经受检验,在实践中使之丰富发展,不仅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也反映了党中央对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和严谨慎重的科学态度。
(三)科学发展观形成和发展的另一个强大动力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伟大实践。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关键时期。"十一五"规划全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在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的要求,这里仅就其中两个方面作一些简略分析。
第一方面主要是对科学发展观理论认识的深化和丰富。其一,"十一五"规划和胡锦涛2005年10月11日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都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② 这与十七大报告关于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③ 的表述相比虽然还不够完善,但这一重要论断的形成充分表明,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理论层次和指导作用的认识又有了深化:作为对发展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更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作为世界观方法论层面的理论,人们在用于指导实践时,必须自觉地与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相结合,因时、因地制宜,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其二,"十一五"规划强调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坚持六个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④ 规划建议的说明中指出:"这'六个必须',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⑤这表明,科学发展观正从一种理论认识转化为指导科学发展的明确思路。其三,胡锦涛的讲话指出:"我国是一个有十三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依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最根本的是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继续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同时,我们要求的发展,必须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发展。"⑥ 这是十六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推动理论创新过程中始终坚持的思想。胡锦涛再一次明确清晰地对此加以阐述,就是要求全党进一步加深理解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的紧密联系,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第二方面主要是形成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创新型国家" ⑦,是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的两个战略支撑点。
胡锦涛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出全面部署,同时明确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基本思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面临的大量矛盾和问题中,最突出的一个就是发展的协调性不够,主要表现为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其集中表现是城乡发展的不平衡。抓住这一矛盾,实际上就抓住了发展协调性不够的主要矛盾,而统筹城乡发展、增强发展协调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也就抓住了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另一突出矛盾是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资源环境的瓶颈制约,原因在于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技术进步"①。抓住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个关键环节,实际上就找到了破解持续发展与资源环境约束难题的正确途径。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持续性正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要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
三、理论创新围绕科学发展观全面展开
科学发展观包含丰富的内容。"全面发展",就是要求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政治、文化、社会和党的建设等各项事业发展。十六大以后,党中央准确把握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在各个领域出现的阶段性特征,推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理论创新呈现出一个蔚为壮观的局面,相继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等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任务。2006年8月15日,胡锦涛在学习《江泽民文选》报告会上对前一阶段理论创新的成果作了系统的阐述。
党的十七大是这一不断拓展和深化的理论创新进程的新高潮。在全面总结改革开放近30年特别是十六大以来五年伟大实践和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科学回答了党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等重大问题,对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对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提出了明确要求。他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他在报告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重大意义、根本依据和根本要求,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努力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实现各方面事业有机统一、社会成员团结和睦的和谐发展,实现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发展维护世界和平的和平发展。
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这就揭示了科学发展观的真谛,为我们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继续前进直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指明了方向。
〔张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审;张贺福/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