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士兰:大爱守护夕阳红
来源: 启东市委老干部局 发布时间: 2025-04-22 字体:[ ]

江士兰是启东市吕四港镇退休干部,2012年,她投入170万元创办兆民老年“关爱之家”,以赤子之心温暖了353位老人的暮年时光,其中220位老人在她的守护中安然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守护:托起生命的重量

清晨六点,江士兰已穿梭在走廊间。89岁的黄阿婆因帕金森症颤抖的双手需要协助进食,102岁的张老伯要按时服用降压药,失智的周大爷又找不到自己的房间……这些场景构成了她12年如一日的晨曲。

“多一双碗筷,就多一份牵挂。”为找回走失的间歇性智障老人,她曾在寒冬深夜寻遍三个村庄;面对阿尔茨海默病老人的无端指责,她总是笑吟吟地轻拍对方手背;为让失能老人体面沐浴,她设计出可移动助浴设备。江士兰完善制度、强化培训、优化服务、融合医养,老人安下心来,消瘦一截的江士兰总算松了口气。“老人出意外,怎对得住良心。”她先后帮助52名入住老人共享国家“长护险”专项补贴。

摆渡:温暖生命的谢幕

二楼尽头的“安宁居室”总萦绕着舒缓的钢琴曲。江士兰的手机里存着数百条家属留言:“父亲说最后一程很温暖”“母亲闭眼前还念叨江院长”……这些数字背后,是她独创的“五心”临终关怀机制:病情告知的细心、疼痛管理的精心、心灵抚慰的耐心、家属沟通的贴心、后事协助的尽心。

这些年里,因子女就业、经商、外出等因素影响,江士兰接收的托老对象,超半数为高龄老人,三分之二在此走完人生。他们的子女普遍不在身边,一有三长两短,普遍委托关爱之家处置,不少垂暮老人往往临终前才被儿女接回。“关爱之家”就此专门与特定对象建立“个性化”服务机制,事前有告知、临终有关爱、送别有礼仪,无一给其子女家人造成新的痛苦与悲伤。

畅想:尊重生命的尊严

春日的庭院里,江士兰看着老人们蹒跚却认真的广场舞,眼角漾起笑纹。曾经反对她创业的儿子如今成了“编外护工”,周末总会带着孙子来做汤圆,给院里的老人们品尝。在江士兰看来,她的“关爱之家”在优质温暖服务之余,所赋予老人的临终关怀,既有对于逝者的尊重,对其子女的帮助,还有对社会的无形贡献。

“每个生命都值得温柔以待。”抚摸着胸前的党员徽章,看着院内那盛开的茶花和四季常绿的柏树、桂花树,江士兰怀揣着一个梦:建一个乡村安宁疗护中心。在生与死的途中,这位银发摆渡人仍在书写着关于尊严与爱的叙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