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知识 | 云端党课 | 支部动态 典型支部 | 党员风采 | 心得体会
网络党校
当前位置: 首页 > 网络党校 > 支部动态

我的读书生活

来源: 发布时间:2016-02-22 字体:[ ]

  一、读书有缘

   读书,是我退休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读书,也是我的兴趣爱好、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与书结缘,始于文革初期。作为军校学员的我,是个“逍遥派”,自学成为我的乐趣。下连队当兵,上了“白天兵看兵,晚上兵看星”的一座小岛,业余时间的美好时光就是看书。军旅生涯20余载,在充满书卷气的3所军校呆了10多年。42年工龄,从事宣传工作和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36年,工作性质和岗位职责要求我手不释卷。退休后参加关工委工作,作为报告员和学习秘书,需要我多读书、读好书。做了退休党支部书记,首先想到的是要做学习型党员。与书有缘成就了我读书有恒。我读书的座右铭是:只有进行时,没有过去时。

   二、读书有趣

   有人质疑:你是个快奔古稀的老人,读书图啥?我的回答是:啥都不图!这是我大半辈子养成的兴趣爱好的惯性运动。我不敢奢望用自己多读纸质书的行动来改变目前国人年均读书4.3本纸质书的现状;更不会企图改变“鲁迅不如周迅、巴金不如铂金”的拜金和浮躁的世俗风气。吾儿建议读电子书,说有三大优点:一是信息量大,有成千上万本书可供自由选择;二是简便快捷,轻点鼠标,免去选购与借阅之累;三是书价上涨快,看电子书能省下一笔开支。我没有采纳孩子的建议,原因有三:第一,逛书店或上图书馆是我的嗜好。徜徉于书海之中,搜索自己需要的图书,我享受这个过程,还乐此不疲。第二,我重购书,轻借书,因为我习惯于在书上点点画画或写字。第三,看电子书眼睛受不了。我习惯于坐在书桌旁,手捧心仪的书籍,戴着老花镜,冲一杯清茶,备一本词典、一个笔记本、一支笔,闻着墨香,逐页翻阅。此情此景,何等惬意!我喜欢读孙子看的少儿读物,有助于爷孙之间的交流,讨论做人的道理和做学问的科学。孙子告诉我,本学期他班上有两位同学,因煤气泄漏女同学失去了爸、因车祸男同学失去了妈,常常表现得郁郁寡欢,我让孙子看《引导学生思考人生故事大全》中的李嘉诚和霍英东篇,在少年时代各自失去父亲的两位名人身上,汲取正确面对人生磨难、在逆境中奋发进取、艰苦创业的精神和经验。爷孙俩同读一本书的过程,是我读书生涯里享受天伦之乐的奇妙经历。

   三、读书有益

   我喜欢读4类书:一是补缺类。我曾从事中共党史和中国革命史教学研究,对中国古代史、世界近现代史学习研究不足。在补缺读书中印象深刻的史书有: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及《资治通鉴》。二是中共党史、党建类。这类书籍面广量大,我爱读毛泽东、邓小平的著作和传记,习近平的《三江新语》和系列重要讲话,经常翻阅两卷本的《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关于党的历史问题的两个决议。读了由人民出版社和中央电视台共同撰写的《复兴之路》和金一南著的《苦难辉煌》、《走向辉煌》后,心中豁然开朗,写党史、军史可以把史料详实可靠、语言深沉优美、史论精当深刻融为一体。三是国学类。读完《大学》、《论语》、《孟子》、《道德经》、《庄子》和《易中天中华史》6卷,认为年轻人宜多读儒家经典,懂得责任担当;老年人宜多读老、庄,学会空灵逍遥。四是休闲娱乐类。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武侠小说以及中外名著;哲学、经济学、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科技史;中国佛教和道教史,基督教和伊斯兰教史,以及台湾高僧——星云大师的著作。读书有益,不仅促进了用脑,延缓了大脑衰老退化的进程,还满足了精神追求,开拓了眼界和思路,陶冶了情操。读书不仅有益,而有用,我从2005年开始,每年买一本由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现有9本,再加6本《中国大学人文启思录》(中外名家演讲稿),为我退休后撰写28篇120多万字的讲座讲稿,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作者 刘景新,男,1947年出生,退休前为南通大学离退休处党总支书记。


中共南通市委老干部局版权所有  苏ICP备11034609号
地址:南通市世纪大道6号 邮政编码:226018 联系电话:0513-85216376 电子邮件:zhc@ntlgb.gov.cn